各二级学院及有关单位:
根据市智慧城市规划发展研究院通知,为进一步深化智慧城市理论研究,加快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现就邀请参加《国内外若干先进城市智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验研究》等课题比选申报,具体通知如下:
一、比选课题
(一)国内外若干先进城市智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验研究
1.主要目的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时面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侵扰。如果应对不力,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通过智慧化手段,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保护市民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城市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及国内若干先进城市在智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完善宁波市智慧应急管理体系,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全面监测、全面感知、快速响应、快速决策和快速治理。
2.主要内容
选取国内外若干在智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成效较为突出的城市,分析其在智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平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应急标准法规、应急队伍、应急保障等方面的主要经验做法,并在调研宁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的城市特色及应急需求,提出进一步完善宁波智慧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
3.成果要求
(1)阶段成果
分阶段完成大纲、初稿和送审稿。
(2)最终成果
本研究项目最终成果需交付一下成果报告:
①国内外若干先进城市智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验研究》研究报告;
②关于国内外若干先进城市智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验及完善宁波智慧应急管理体系的决策建议稿一份(5000字左右)。
(二)智慧应用系统建设运维模式经验借鉴及对宁波的启示研究
1.主要目的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智慧应用系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建设运维模式是智慧应用系统乃至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借鉴国内外城市智慧应用系统建设运维的经验,结合宁波实际,提出完善宁波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运维模式的建议。
2.主要内容
(1)概念内涵研究。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内涵分析。
(2)模式经验研究。在对智慧应用系统分类的基础上,选取国内外城市智慧应用系统的实践案例,分析其建设运维模式的运行情况、成功经验,并总结提炼其特点,归纳形成具体的建设运维模式。
(3)现状意义研究。客观分析宁波智慧应用系统建设运维模式现状、不足以及优化宁波智慧应用系统运维模式的必要性。
(4)启示建议研究。借鉴国内外智慧应用系统建设运维模式经验,研究其对宁波的启示,提出相关建议。
3.成果要求
(1)阶段成果
分阶段完成大纲、初稿和送审稿。
(2)最终成果
本研究项目需提交以下最终成果:
①《智慧应用系统建设运维模式经验借鉴及对宁波的启示》研究报告;
②《智慧应用系统建设运维模式经验借鉴及对宁波的启示》决策建议稿(5000字左右)。
(三)国内外智慧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研究
1.主要目的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需求也不断增加,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智慧文化建设必不可少。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借鉴国内外智慧文化建设经验,为宁波市智慧文化建设提供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2.主要内容
(1)概念内涵研究。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内涵分析。
(2)经验综述研究。调研国内外城市智慧文化建设情况,总结分析其经验。
(3)现状意义研究。客观分析宁波智慧文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加强宁波智慧文化建设的意义。
(4)启示建议研究。借鉴国内外智慧文化建设经验,研究其对宁波的启示,提出相关建议。
3.成果要求
(1)阶段成果
分阶段完成大纲、初稿和送审稿。
(2)最终成果
本研究项目需提交以下最终成果:
①《国内外智慧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研究报告;
②《国内外智慧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决策建议稿(5000字左右)。
二、申报条件
(一)申请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申请人须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是该课题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挂名或不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课题研究。申请人须在本单位指定期限内向市智研院智慧应用系统研究室报送全部申报材料。
(二)申请人所在单位要加强对课题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认真审核课题申报表所有栏目填写的内容,签署明确意见,同时,如申请人承担了本院其他研究课题,按合同期限应结题而未结题的课题超过2项,原则上不能申报。
三、其他
(一)课题研究经费不超过10万元,课题结题时间为2014年6月,申请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课题验收按照《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对外合作科研项目验收办法(试行)》实行。
(二)申请人须提交《课题申报表》一式三份和《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式十一份,申报表和设计论证活页一律使用A4纸双面打印。《单位汇总表》一式一份,A4纸打印。《课题设计论证活页》表中不得出现申请人的姓名和所在单位等背景材料,否则将作为无效申请不予评审。并附上述电子稿。
(三)我校申报受理时间:即日起至11月18日为止,由学院统一报送校科部,逾期恕不受理。
联系人:陈一女 联系电话:8822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