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吉副研究员发表TOP期刊论文

发布者:袁茂发布时间:2021-04-15浏览次数:568


  近日,我校王宗吉副研究员,在古颚类鸟类转座元件,种群历史和基因的动态演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以“Dynamic evolution of transposable elements, demographic history, and gene content of paleognathous birds”(古颚类鸟类转座元件,种群历史和基因的动态演化)为题,发表在进化生物学领域学术期刊《Zoological Research》(中科院SCI期刊分区,一区Top期刊)上。

古颚类鸟类包括平胸目和䳍形目,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鸟类早期演化的了解。为了解古颚类鸟类的演化历史,研究人员对古颚类15个物种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以重构它们的种群演化历史。除了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美洲最南端的物种,研究人员发现,自上个冰川期开始以来,大多数古鄂类物种的种群数量都减少了。基因组转座元件不同程度的收缩和扩增塑造了古颚类的基因组结构,相对于平胸目,䳍形目的转座子有更高的丢失速率。大约3000万年前,AviRTE重复序列可能发生了从热带寄生虫向小穴䳍和波斑穴䳍祖先的水平转移。对基因家族的分析确定了与免疫和繁殖相关基因的快速变化,但是没有发现平胸目飞行趋同退化的基因家族变化。研究还发现线粒体基因在䳍形目中的进化速率高于平胸目,前者的W染色体退化地更严重。该结果可以通过W染色体和线粒体因为遗传连锁受到希尔罗伯森干涉效应的影响来解释。

本研究重建了古颚类种群,基因和转座元件的演化历史。线粒体和W染色体共同演化的发现突出了ZW性染色体物种与XY性染色体物种之间基因组进化的关键差异。

  


  
项目所研究的古颚类物种及其亲缘关系和地理分布。物种地理分布信息来源于MAP OF LIFE (https://mol.org/)



本项目所研究物种的有效群体数量变化。A)古颚类基因家族扩张、收缩分布;B)鸵鸟基因组中收缩基因家族的GO富集分析;C)䳍形目祖先扩张基因家族的GO富集分析。

我校王宗吉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浙江万里学院是第一完成单位。